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最新成果,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省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攻堅期,推進社會治理方式的深刻變革,對於順暢推進各項改革事業,大力促進經濟發展,加快實現社會文明,奮力譜寫偉大中國夢的四川篇章,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何成華
  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反映了黨在社會建設發展理念和思路上的重大轉變,體現了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升華。社會治理體制改革是一項影響深遠的社會變革,事關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社會安定有序,事關人民安居樂業。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以及和諧社會相適應的中國特色四川特點的社會管理體制,必須更加註重整體性、系統性和協調性。
  在治理思路上,要從重經濟建設輕社會治理向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營造安定有序發展局面轉變。要切實解決經濟建設“一手硬”、社會治理“一手軟”的問題,把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治理作為各級黨委政府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下大氣力統籌規劃,下大功夫縱深推進,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取得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新突破,積極營造穩定和諧的發展環境,大力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為“兩個跨越”提供堅強支撐。
  在治理主體上,要從重政府作用輕多方參與向立足政府主導和依靠多元融合轉變。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各級黨組織社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改變政府包攬一切的做法,重點解決“缺位”、“越位”、“錯位”等問題;著力培育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佈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民間組織體系;不斷拓寬公眾參與渠道,規範公眾參與行為,依靠人民群眾實現社會治理創新目標。
  在治理方式上,要從重管制控制輕協商協調向重視民主方式和提供社會服務轉變。要改變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實施社會治理的簡單做法,更加善於運用群眾路線的方式、民主的方式,盡可能通過平等友好的對話溝通、會商協調等辦法來解決相關問題,化解社會矛盾。加快政府職能從管控政府向服務政府轉變,切實改變社會公共服務能力薄弱的現狀,以廣大群眾的需求為導向,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公益、民生型社會組織加快發展和提供服務。
  在治理環節上,要從重事後處置輕源頭治理向抓緊前期工作和實施動態管控轉變。努力擺脫總是事後應對的被動局面,更多地把工作重心從治標轉向治本、從事後救急轉向源頭治理。前移社會治理關口,完善群眾基本利益保障機制,著力改善發展好民生,建立各領域行為規範體系,維護社會公共秩序,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繫於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之中,引導人們思想和行為等,使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少產生、少激化。
  在治理手段上,要從重經濟行政手段輕法律道德手段向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和有效發揮政治優勢轉變。努力改變社會治理手段單一的傳統做法,更多地運用法律規範、經濟調節、社會秩序、道德約束、心理服務、輿論引導等手段,使社會治理的效果更加顯著。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依法辦事,堅持公平正義,努力達到規範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係,減少社會衝突,化解社會矛盾的目標。
  (作者單位:省委政研室)
  (原標題:創新社會治理 構建和諧四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okzxtgfek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